由于张艺谋的名声日益高涨,于是,我们往往会看到或听到演艺圈里在介绍某个导演时,总喜欢强调一句:“这是张艺谋的同学”、“这曾是张艺谋的副导演”或者“这曾是差一点被张艺谋选中的演员”……
与这种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介绍某人成才或成就时,往往要注明:“她曾在美国获得过某某奖”或者“他曾在美国报纸上发表过专著”。这种牵强附会的介绍还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,“某某曾在瑞典留学”或“曾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”。
在我们现实生活中,可笑的现象比比皆是。我们几乎都接到过这样的名片,密密麻麻地罗列了他们的官衔、职称、自封的各类“家”、徒有虚名的各类“理事”以及一系列“作品”。与其说是名片,毋宁说它是履历表。人们在笑纳这些名片后,肯定不会因此增添对他们的敬意。
既然如此,演艺圈为何这么流行“这是张艺谋的什么什么”呢?看来,拉大旗做虎皮是一个人类永远改不掉的心理疾病。缺乏自信或者缺乏实力,必然就要借助他人的名望,正如狐狸要诱骗老虎跟随其后,以威吓其他动物一样。
遗憾的是,一只狐狸可以靠狡猾蒙骗一次老虎和吓唬一下百兽,但第二只狐狸再如法炮制可就难以成功了。当读者识破并且早已厌倦这一套牵强附会、画蛇添足的介绍时,你声明是张艺谋的老师或纯正的美国专家学者也无济于事。